鲟鱼是北半球很多大河和临近海域中的旗舰物种,在地球上已经存在超过2亿年,鲟鱼曾和恐龙共存在地球上,即使经历了两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依然存活到现在。但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所有现生的鲟鱼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都处于濒危的状况,人类对鲟鱼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附图1)。2022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我国特有的白鲟灭绝,把另一个特有鲟鱼——长江鲟由“极度濒危”改为“野外灭绝”。至2022年7月,世界上仅剩下26种鲟鱼,且都处在灭绝的边缘,而2009年时,濒危的鲟鱼种类还只有85%(22种)。世界上大部分极度濒危的鲟鱼种类则主要分布在黑海-里海,欧洲和中国。鲟鱼寿命长(可长达170年),性成熟晚(8-30龄不等),过度捕捞、栖息地恶化、水污染和基因退化等都是导致鲟鱼濒危的原因。
附图1对鲟鱼种群产生负面影响的代表性水坝建成时间表(上图)。左下方的地图显示了鲟鱼在世界范围的分布(1),右下图显示了1996至2022年期间鲟鱼的IUCN濒危等级的变化
高原湖泊生态与治理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联合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丹麦等国的学者,通过对过去一个多世纪世界各地鲟鱼保护资料的分析,认为一些可逆的人为影响(例如:捕捞、水污染)可以通过国际或区域的保护工作加以缓解或改变(例如禁渔、改善水质等),但从19世纪以来人类修建的各种大坝,中断了鲟鱼的繁殖洄游路线,是导致界各地鲟鱼濒危的主要原因(图1)。迄今为止的努力不尽如意:人工增殖放流收效甚微,异地保护也只能维持很小的野生种群规模,已有过鱼设施中鲟鱼通过的成功率小于2%。
若干成功案例也让我们看到了隧道尽头的亮光。俄罗斯(前苏联)在顿河上Konstantinovskiy大坝和美国蒙大拿州Yellowstone河下游Intake Diversion大坝周边修建的仿自然河流人工水道,以及加拿大Fraser河与Namakan河的side channel 可以让野生鲟鱼种群顺利通过并完成生殖洄游。结合上述成功案例,研究人员认为在现有水坝周边建设仿自然河流的人工水道,或是帮助鲟鱼完成繁殖生活史,拯救这些珍稀鱼类的最好的办法(附图2)。
附图2 已有的成功的鲟鱼迁徙通道(自然的和人工的各两个,上图)。在八个鲟鱼栖息河流中设想的水坝周边的旁通道,它们有利于保护鲟鱼种群数量而无需移去水坝(下图),红色文字表示受大坝影响的鲟鱼种类
该研究以“To save sturgeons, we need river channels around hydropower dams”为题,近日在知名国际期刊PNAS上在线发表(Zhang L, Wang H, Gessner J, Congiu L, Haxton T, Jeppesen E, Svenning J, Xie P. 2023. To save sturgeons, we need river channels around hydropower dams. PNAS, 120 (13), e2217386120 (doi: 10.1073/pnas.2217386120))。张亮副研究员(beat365官方网站)为第一作者,谢平研究员(beat365官方网站/中科院水生所)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先导计划B项目(XDB31000000)等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17386120